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同时也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
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扣党和国家、自治区关于高等教育、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科技工作的最新方针政策,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持续不断促改革、一着不让保落实、凝心聚力求突破,从严治党抓整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统筹推动“多校区多院区”协同发展,高质量推进“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认真抓好全校师生员工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厅2020年工作要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增强“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筑思想政治引领体系,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师资保障,加大教风学风建设力度,组织广大师生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统筹并进,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常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牵头单位: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纪委办、监察室;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二)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根据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加强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担当就是使命!”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教育部疫情防控工作“两严防”“两确保”和自治区“十严格”要求,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健全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机制,加强校园管控,完善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机制,做好学生错峰返校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步推动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做好教学组织管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强化科学研究和公共医疗卫生援助服务,把牢疫情防控关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员工、医护人员生命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选拔和支持我校优秀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参加疫情临床救治工作,切实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及学校保护关心爱护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各项政策待遇。(牵头单位: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三)强化担当作为,不断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过硬作为“高素质”的第一位要求,切实围绕教学、科研重大平台和多校区多院区建设的发展大局配备好干部人才、注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人才。把抓落实作为干部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重要依据,对标自治区党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工作方针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锤炼,深入打造“先锋党员+”立德树人行动,打造适应新时期学校大建设大发展要求、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学校与附属医院交流、教学与行政轮岗、引进来与走出去锻炼,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增强办学治校的能力。实施引才育才工作联动机制和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计划、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强化精准引才育才工作,逐步提高师资队伍博士和留学经历人员比例,加大引育具有潜力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积极建设自治区级以上人才创新团队,争取在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上有新突破。(牵头单位: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纪委办、监察室;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四)强化组织力提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做好主题教育“回头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学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好建强基层支部,优化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强化二级党组织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专职组织员配备。持续推行“党建+教学科研”“党建+团队建设”“创星争优”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工程”和学生党建支持系列计划,努力打造高校党建工作优质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科学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注重在高层次人才、优秀师生员工中发展党员。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进“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继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发挥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认真做好离退休党建工作,加强离退休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牵头单位:党委组织部,学工部,研工部,离退休党委;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五)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宣传路线,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喉舌”功能,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讲好“抗疫”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坚定战胜疫情信心,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添油鼓劲。具体包括:加强课堂、讲堂、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舆情监控和风险防控,坚持每季度开展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力度,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完善新闻审稿审批工作机制等信息制度建设,拓展并加强媒体平台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进一步建立与新闻媒体、记者的联系网,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四力”建设,全力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建立师生信教状况动态数据库,加强教育引导和校园管理,查处和防范校园传教活动。(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学工部,研工部;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六)强化党对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统战工作大格局作用发挥,紧扣凝聚人心这个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我校统战工作治理能力和效能。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继续支持我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宗教工作,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统一战线成员发挥优势,发挥作用,激励统一战线成员团结一致干事创业。开好2020年教代会、工代会,提高“双代会”提案的办理质量。深化学生管理工作和共青团改革,坚持完善党领导下、团指导下的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引领 ,引导服务广大同学成才报国。(牵头单位:党委统战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七)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健全完善管党治党责任落实监督机制,进一步落实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以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督导工作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体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坚决破除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充分发挥二级纪委作用,加强追责问责、案件查办。创新廉洁教育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纪问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牵头单位:纪委办、监察室;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各二级纪委监察机构)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一流教育教学品牌
(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重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具体措施,全面落实新时代自治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15条措施,开展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从已有课程思政课中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优质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思政“金课”,积极推行课程思政教学共建和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深化“德医交融”模式,强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和研究,积极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育人体系,争取所有专业课程门门有思政,努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学科、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三是要大力营造“三全育人”的校园生态。将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强化广大教职员工育人责任感,营造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高职院,招就处;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二)强化师德师风,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师德师风考核制度,通过加强培训、指导、树立典型模范教师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对自身人民教师身份的认同感、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以师德师风建设带动教师综合素质建设和提升。要完善教师评聘制度,改变目前教师学缘、梯队面貌,加大聘用具有其它高校学习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要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特别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如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能力培训,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要积极构建全英、跨学科等高水平教学团队,明确教师日常指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各类竞赛展演以及开展“传帮带”等工作,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要修订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明确各类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坚决淘汰“水师”。(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教评中心,校团委,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三)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以疫情防控需求为切入,以完善多校区办学新格局为目标,大力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完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推动形成本科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补齐新小专业短板,坚决淘汰“水专”。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参加“互联网+”大赛等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力争自治区级以上奖项的新突破。深入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继续做好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的申报,力争建成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认真贯彻落实疫情延续期间“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加强学校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纪律,注重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以疫情引发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倒逼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立项培育一批一流课程,淘汰“水课”,力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金课”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推进学校教育技术手段变革再深入、再提速。主动主编参编教材,重点支持新专业、交叉学科主编教材,如再生医学、精准医学、临床技能学、公共卫生实践技能学等,着重支持特色教材与创新创业教材20项,推动教师及时把学术研究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支撑我校医学人才培养的特色。要大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大力加强教育教学全程管理,以院系为单位,加强教研室、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专门培养培训计划和“互联网+教学”计划,提供必需的场地、经费和人员保障,争取建设一批高水平智慧教室。选树一批星级教研室引领带动全校教研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附属医院和实践基地建设,科学规范临床实践教学。严格学习过程管理,加强和规范学习过程考核,提升学业挑战度,推进学风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健全学士学位管理制度,严格学士学位标准和授权管理,严把学位授予关。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三金”:“金专”、“金课”、“金师”,坚决淘汰“三水”:“水专”、“水课”、“水师”。同时及早谋划国家临床和护理专业临床技能大赛的各项筹备与参赛工作。(牵头单位:教务处,教评中心,人事处,信息中心,研究生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四)要以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点建设。围绕“学校-学院-学科-导师-研究生”,构建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各培养单位要按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开展研究生培养各项工作,强化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全过程考核督导,加大淘汰和分流力度。严把培养出口关,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和覆盖面。深入推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研究生培养导师第一责任,培养单位主体责任,学校监管责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导师动态遴选,探索多元化的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和优奖劣退等机制。做好新增硕/博士授权点的申报工作,督促各学科认真整改合格评估中专家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引导和诊断,争取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所突破,扩大学位点规模。做好学位点合格评估、专项评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工作。(牵头单位: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人事处,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五)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深度发展。进一步做好制度完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充分利用广西在中国与东盟交往中的区位优势,持续加大与东南亚国家的医学交流合作力度,持续加强与境外目标高校的交流合作,探索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推进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的深度发展。继续推动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继续开拓全英师资境外长期培训项目。继续做好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工作,扩大生源国覆盖面,保证生源质量。继续做好国际学生及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重点加强武鸣校区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管理。(牵头单位: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教评中心,人事处,信息中心,武鸣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六)完善学科建设机制,发挥一流学科带动辐射效应。继续推进建立学科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机制,加强学科资源整合,开展广西一流学科科研设备使用和学科建设用房、学科发展情况调研和分析研判工作。继续凝练优势特色学科,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梳理,全面梳理和总结2019年度一流学科建设完成情况,确保完成广西一流学科建设任务指标。制定2020年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落实建设成效与经费投入挂钩的绩效改革目标,动态调整下一年度经费支持力度。继续加强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相关数据监测、宣传和奖励,确保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在全球前1%内排名稳步提升。提前部署下一个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的建设,争取临床医学学科ESI全球机构排名进入1000名。继续凝练优势特色学科,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开展学科提升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国家要求,继续重点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等学科的建设和投入。创新学科-学位-专业一体化机制建立。建立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协同建设机制,增强学科专业建设成效。(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科技处,教务处,教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及科研育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相关制度,弘扬科学家精神,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进一步加强对科研论文原始数据审查管理,加大对项目申报资格审查力度。继续做好科研平台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医学科学实验中心、中国-东盟实验动物科创中心以及广西生物样本库建设,重点提升地中海贫血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骨与软组织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争取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不断完善科技成果流程化管理,提高专利质量,促进成果转化,争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的突破,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机制,积极研究确定科研实验室废弃物废弃液处置方案,尽快处置历年遗留的实验室有害废弃物。(牵头单位:科技处,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后勤基建处,信息中心,生命科学研究院;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三、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新形势和学校发展实际,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统筹力度,综合研判学校所处的新方位,对学校各重大事项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的经验,针对短板和不足,强化顶层设计,认真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二)加强“放管服”工作,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完善2020年绩效改革制度和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学校2020年人均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加强对二级单位绩效工作指导,做好学校2020年二级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测算和核拨、学校调节绩效工资总量指导与结算、新校区工作津贴核算及发放等工作。审慎研究新校区人事管理工作,修订完善人员聘用、劳务派遣、绩效管理等工作方案,以及人事具体工作方式。持续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制定2020年学校职称改革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我校高校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研究制定学校专职思政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单列条件、单独评审。抓紧修订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强化制度建设与过程管理。服务多校区多院区建设,统筹做好人员储备和机构编制工作、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修订完善方案,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工作。做好在职职工年度考核晋升薪级工资兑现及补发工作、各类人才待遇兑现与政策修订工作、在职职工社会保险相关工作、各类工资及社保业务材料归档工作等。全面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人事内控制度建设,做好人事风险点防控。着力加强人事干部信息化工作水平。开展附属医院业务干部和管理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全面启动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三)优化办学资源配置,确保多校区协调发展。要根据不同校区的功能定位进行资源配置,提倡精简节约办学,武鸣校区突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全校师资配备、人才引进与培育、教学实验平台安置、教学任务安排与课程时段衔接、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等资源向武鸣校区有所倾斜;玉林校区强化本专科综合协调发展,护理、药学等专业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南宁校本部要做强做大研究生教育,特别是相关配套平台的调整,要及时制定对策。同时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育层次的实际,深入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着重优化校本部、武鸣校区、玉林校区课程安排和教学任务。修订完善教学质量相关文件和标准,推进多校区多院区教学质量协同管理,强化学院及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主体地位,构建日常过程监控与专项检查评价相结合、线上监控与线下监控相结合的教学质量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建好“智慧校园”,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让多校区互联互通、共享共进,协调有序发展。将新校区教育教学资源缺口纳入采购预算并尽快补齐。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编排,优化和教师配比,破解当前教师队伍结构性不足的矛盾,深入研究多校区运行后教师往返交通、子女接送等现实问题,提高教师教学投入积极性。要加强武鸣、玉林校区二期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与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完善和优化校园周边配套措施,尽快将新校区建成教学资源丰富、宜居、宜学、安全、和谐的美丽校园。(牵头单位:武鸣校区管理办,玉林校区筹备办,国资处,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信息中心,后勤基建处,武装保卫处;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四)不断探索完善新校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学习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完善新校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助力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教学设备运行保障、校区间和校内通勤车辆运行、人员往返、新校区教师住宿、以及当前师生反映的校内生活设施不足、校园周边配套匮乏、玉林校区人员编制管理等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对开展管理手段创新探索并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人事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为抓手,提升广大教职工投身新校区建设的积极性。(牵头单位:武鸣校区管理办,玉林校区筹备办,国资处,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后勤基建处,信息中心;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五)持续推进民生建设。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确保对口帮扶贫困村按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以提升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加快职工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建设,尽快完成蟠龙职工住宅小区交房任务。持续推进武鸣校区、玉林校区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和五象校区启动建设。进一步加强附属医院建设,加快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东盟国际口腔医院、五象新区医院等项目建设,以及第二附属医院的改扩建工作,提升附属武鸣医院综合水平,大力提升服务社会综合能力。进一步建立重大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度、透明度机制,坚持重大项目建设定期提交办公会和常委会研究,加强监管和责任落实。持续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完善能源管控模式,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强化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服务水平。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多校区多院区校园安全稳定防范体系。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专项任务。推进审计转型,完善审计整改方式,强化审计工作。做好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促进公共场馆和仪器设备共享。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持续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统筹做好工会、附小、幼儿园、招生就业、审计、国资、财务、继续教育、高职教育等各项工作。(牵头单位:党委、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后勤基建处,信息中心,党委宣传部,武装保卫处,审计处,国资处,财务处,校工会,继教院,高职院;责任单位: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