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动态>>学院新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开学教学准备工作会议暨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2-08-24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杨丹

新学期新气象,为进一步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2022822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学院人文楼206会议室召开教研室开学教学准备工作会议暨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关心老师主持,严远东书记、杨海秀副院长及教研室院内外教师出席了本次备课会。

关心主任老师首先对本学期纲要教研室的开学工作及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布置,强调要加强对课程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授课时不能随意更改,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随后由梁利文和陈郅荣两位老师进行“开学第一课(导论与专题一)”试讲,其他老师认真听取并进行点评,针对“如何上好纲要开学第一课”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达到了共同学习、吸收成长的效果。关主任老师指出在课程讲授时,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性。杨海秀副院长肯定了两位老师教学逻辑清晰、框架明确,但需注意课堂用语要严谨慎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政公共课,要与历史课相区分,史实和事例的运用要适当,要引导学生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用事实理直气壮地批驳当前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和观点,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



最后,严远东书记对此次集体备课进行了总结,强调要用史实解答理论问题,纲要课并不是单纯的历史课,而是讲历史的政治课,不能将纲要课简单化为史实的讲授,要善于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进行结合,以史实来解答理论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待历史事件。同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学理性和权威性,不能“空对空”,教师要把握住“00“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通过集体备课,教研室成员之间密切互动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下载